2025-08-19 18:35:35 和訊網
文/劉思嘉
一個月內,居民存款減少1.1萬億,而A股市場新開戶數量增加196.36萬戶,同比增長70.54%。
下半年以來,A股市場持續(xù)走強,市場賺錢效應顯著增強,上證指數從3400點下方一路攀升至3700點上方,8月18日,滬指盤中一度刷新近10年新高,創(chuàng)下歷史性時刻,投資者信心顯著修復。
隨著股市回暖,資本市場交易熱情被全面點燃,資金回流趨勢明顯。
數據顯示,股市回升帶動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,7月居民存款向券商保證金賬戶轉移規(guī)模顯著擴大。與此同時,券商開戶量迎來增長,90后、00后等新生代投資者成為入場主力軍,“跑步進場”特征尤為突出。
從居民“存款搬家”到新股民踴躍開戶,多重資金流正向A股市場集結。這類增量資金的涌入不僅為市場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撐,更通過提升市場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,進一步強化了本輪行情的持續(xù)性。
業(yè)內人士指出,當前資金面與市場情緒的共振,正成為推動A股走強的重要動力。
01 “存款搬家”進行時
在存款利率持續(xù)下行與股市賺錢效應的雙重刺激下,居民存款正在搬家。
近年來,居民存款擴張到160萬億元,其中定期存款占比接近75%。7月數據顯示,非銀存款大幅增長2.14萬億,而居民存款減少1.1萬億,也就是說居民存款從銀行向券商保證金賬戶轉移的趨勢明顯。
據央行數據,2022年,居民存款新增量達17.8萬億,而2022年前后的定期存款(3年期、5年期),即將在2025年至2026年到期。
對此,國泰海通證券(600837)研究認為,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,居民存款與理財將迎來集中到期高峰,將釋放巨量可配置資金。在低收益環(huán)境下,這部分資金有望持續(xù)流入股市,進一步釋放股市流動性。
國信證券研報認為,存款搬家如同財富的“活水”,有利于增量資金涌入風險資產。實現包括銀行理財、保險資管和公募基金在內資管機構規(guī)模擴張,最終帶來股票市場估值回歸。
不過,經濟學家余豐慧認為,這種“搬家”趨勢能否持續(xù)取決于多種因素,包括市場的基本面、政策環(huán)境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等。總體來看,隨著投資者信心增強和市場預期改善,非銀存款有望繼續(xù)為股市提供流動性支持。
02 A股開戶潮涌
A股新勢力加速集結,個人投資者開戶熱情呈現顯著升溫態(tài)勢,許多投資者通過直接開戶入市,或購買基金入市。
據統(tǒng)計,今年7月,A股市場新開戶數量約為196.36萬戶,同比增長70.54%,環(huán)比增長19.27%。其中,個人投資者開戶數量為195.4萬戶。
多家頭部券商經理表示,近一個月,線上開戶量激增,而且90后、00后等新生代投資者加速入場,成為本輪行情中不可忽視的新勢力。
對此,中國企業(yè)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,開戶熱潮有四大推手。
一是行情示范效應,滬指盤中創(chuàng)近10年新高,技術派確認“牛市”,社交媒體放大賺錢效應;二是政策與制度紅利,“鞏固資本市場回穩(wěn)向好”的定調、交易端降費、“提高投資者回報”等舉措提升風險偏好;三是資產荒與利率下行,銀行理財、貨幣基金收益率普遍跌破 2%,權益資產相對吸引力達到近十年高位;四是渠道與產品創(chuàng)新,移動互聯網的發(fā)展讓年輕人更容易參與股市交易、券商7×24 小時線上開戶、ETF 降費、基金投顧下沉以及降低入場門檻都在吸引股民持續(xù)涌入市場。
03 “博弈市”轉向“配置市”
知名財經作家、新聞時評人高承遠認為,存款搬家與開戶激增是一套閉環(huán)。他表示,住戶存款減少1.1萬億元,其中可能約六成流向理財、貨基,再借由券商保證金通道回流股市;非銀存款多增部分,則直接體現為“未建倉”的場外資金。二者共同構成資本市場的“蓄水池”。
對于新增開戶196萬,高承遠表示,短期看,日內振幅擴大、主題輪動加速,量化策略的波動率溢價抬升;中長期看,若盈利效應持續(xù),部分散戶會沉淀為ETF定投者,機構占比被動提升,A股會逐步從“博弈市”過渡到“配置市”。
柏文喜則表示,非銀存款暴增與新開戶井噴共同驗證了 A 股正處于“居民資產再配置”初期階段。只要宏觀政策與盈利修復邏輯不被破壞,資金仍會持續(xù)流入,但市場波動和風格輪動將顯著加劇,投資者需在享受增量紅利的同時,警惕短期回撤風險。
對于一些新勢力入局,余豐慧認為,一方面,95后、00后投資者的高風險偏好可能加劇市場的短期波動;另一方面,年輕投資者通常對新技術和新興產業(yè)更為敏感,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的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。
高承遠則認為,年輕群體對回撤容忍度更高,一旦形成定投習慣,相當于為市場種下“緩釋膠囊”。監(jiān)管與機構的機會在于,把短期賭性轉化為長期配置,用低費率指數工具承接小額、高頻的流動性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本網站無關。本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